盛夏时节,暑气蒸腾,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不仅要应对高温带来的身体不适,更要兼顾中药治疗的连续性。夏季气候特殊,如何科学服用中药、调整饮食,才能在祛病的同时顺应时节养正气?今天就为大家详解肿瘤患者夏季服中药的那些事儿。
一、夏季服中药,先懂 “天时” 与 “体质”
中医讲究 “天人相应”,夏季的核心特点是 “暑热”“湿盛”,再加上频繁使用空调、贪食生冷,容易让身体陷入 “外热内寒”“湿邪困脾” 的状态。而肿瘤患者本身体质虚弱,脾胃功能多受影响,服中药时若不顺应时节调整,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问题。
关键原则:
● 避免 “蛮补”:夏季不宜过量使用温热滋补药材(如人参、鹿茸),以免加重内热,出现口干舌燥、心烦失眠。
● 兼顾 “祛湿”:南方夏季多湿,可在中医师指导下加入藿香、佩兰、炒白扁豆等健脾祛湿药材,避免湿邪阻碍药效吸收。
● 灵活调整药性:若原有药方偏温燥,可适当减少肉桂、干姜等成分;若患者本身有 “阴虚内热”(如手脚心热、盗汗),可加麦冬、石斛等滋阴清热之品。
展开剩余93%二、服药细节:
时间、温度、禁忌要记牢
1. 服药温度:别贪凉,温服更护脾
夏季很多人习惯把中药放冰箱,喝时直接取出 “冰饮”,但肿瘤患者脾胃功能较弱,冰冷刺激易引发腹痛、腹泻,还会影响药物吸收。
正确做法:
✔ 冷藏的中药需提前取出,隔温水加热至 30~40℃后服用;
✔ 室温存放的中药若超过2小时(尤其高温天),建议冷藏,避免变质。
2. 服药时间:避开饭点与高温时段
✔ 饭后1小时服用: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尤其脾胃虚弱者需遵守;
✔ 避开正午高温:正午11点~13点是阳气最盛时,若服用发汗、温阳类药物,可能加重身体耗气,建议改在早晚凉爽时服用。
3. 特殊情况:出现不适及时调整
服药后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联系主治医生调整药方:
✔ 明显口干、口苦、便秘,可能是药物偏燥;
✔ 腹胀、腹泻、食欲骤降,可能是湿邪未除或药物寒凉伤脾;
✔ 头晕、乏力加重,可能是夏季耗气过多,需加补气药材(如黄芪、太子参)。
三、药食搭配:
夏季饮食 “助药效” 不 “添负担”
推荐3类 “药食同源” 食材:
✔ 健脾类:山药、莲子、炒薏米(生薏米性寒,炒后更温和),可煮粥或煲汤,增强脾胃功能;
✔ 清热类:绿豆(适量,不煮烂)、冬瓜、丝瓜,缓解暑热带来的口干、心烦,注意避免过量生冷;
✔ 祛湿类:赤小豆、茯苓、陈皮,可煮水或加入汤中,改善夏季常见的困倦、腹胀。
需避开的 “禁忌”:
✘ 忌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等易加重内热,与清热类中药冲突;
✘ 忌生冷油腻:冰饮、肥肉、油炸食品会阻碍脾胃运化,影响药物吸收;
✘ 忌盲目 “忌口”:不必过度限制饮食(如完全不吃肉),若服用补气药,可适量吃瘦肉、鸡蛋补充营养,避免 “虚不受补”。
四、注意事项
除了服药和饮食,肿瘤患者夏季还需注意:
1.适度补水:
少量多次喝温白开水或淡茶水(避免浓茶),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脱水;
2.别过度贪凉:
空调温度不低于 26℃,避免直吹身体,尤其腹部、关节处注意保暖;
3.轻度活动:
清晨或傍晚散步15~20分钟,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脾胃功能,但避免大汗淋漓(中医认为 “汗血同源”,过度出汗会耗气)。
夏季是 “养阳”“祛湿” 的关键期,记住:没有一成不变的药方,只有根据体质和季节动态调整的方案。若对服药有疑问,及时与主治中医师沟通,才能让中药在夏日发挥最佳疗效,为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愿每位患者都能安然度夏,药到病除,正气充盈!
专家推荐
张代钊 主任医师
◎共和国医者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
◎中日友好医院知名肿瘤专家
◎全国首批500名著名中医专家之一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专家组成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肿瘤专业)
出诊时间
(远程会诊、限量预约)
擅长治疗
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淋巴癌、脑瘤、脑胶质瘤、肾癌等各种恶性肿瘤、以及各种癌前病变的治疗。特别是在运用中医防治常见肿瘤及肿瘤的个性化治疗,中医药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并发症,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培宇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知名肿瘤专家
◎国家传统医学师承继承人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中医药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出诊时间
周二、周六全天(限量挂号、提前预约)
擅长治疗
在头颈部肿瘤、淋巴瘤、乳腺癌、呼吸系统肿瘤及消化系统肿瘤防治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并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疗效,特别在消化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等方面成绩突出,在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程设计及康复疗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熊露 主任医师
◎中医肿瘤医学博士、博士后
◎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生导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2020年度首都中医榜样人物
● 出诊时间
周二、三夜诊(提前预约)
擅长治疗
擅长内外兼治肺癌、胃癌、肝癌、肠癌、甲状腺癌、胰腺癌、泌尿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妇科肿瘤、脑瘤、肉瘤、黑色素瘤、原发性骨肿瘤、骨转移瘤等恶性肿瘤。各类中晚期肿瘤疑难性(发热、胸腹水、疼痛)的中医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为肿瘤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上,提出合理规范化的科学性建议。
李道睿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导师 医学博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专家
◎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
出诊时间
周五夜诊(提前预约)
擅长治疗
擅长治疗肺癌、胃肠癌、乳腺癌、肾癌、淋巴瘤、肉瘤、胸腹水、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等常见肿瘤、各类结节、癌前病变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刘硕 主任医师
◎临床医学博士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访问学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
周六上午(提前预约)
擅长治疗
擅长肺癌、肺结节、胃肠癌、肉瘤、黑色素瘤、乳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和康复调养。特别是运用中医药预防复发、转移,减轻西医治疗毒副作用,各种结节、癌前病变的中药干预,专注于中医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中晚期患者生存质量和促进肿瘤患者康复。
乔占兵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
主任医师、教授、知名专家
◎中国针灸学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中心会员
◎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外治专委会理事
◎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专家
出诊时间
周四下午(提前预约)
擅长治疗
运用长桑君脉法和伤寒脉法辨证论治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子宫、卵巢癌、乳腺癌以及结节、息肉、增生、囊肿等癌前病变疗效显著,并对肿瘤并发症如失眠、抑郁等有丰富临床经验。
周雍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专家
出诊时间
周四夜诊(提前预约)
擅长治疗
肺癌、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肉瘤、脑瘤等恶性肿瘤,各种结节和癌前病变,以及肿瘤放化疗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促进肿瘤患者康复。
林飞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专家
◎主持及参与研究国家及北京市科委课题多项
◎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项
◎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主任朴炳奎教授学术继承人
◎世界中联肿瘤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
出诊时间
周日上午(提前预约)
擅长治疗
擅长肺癌、食道癌、咽喉癌,妇科肿瘤(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消化系统肿瘤(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胆道癌),泌尿系肿瘤,以及各类结节、癌前病变的诊治与肿瘤康复的调养。
关念波 副主任医师
◎临床医学博士
◎关氏中医第四代传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专家
出诊时间
周六、日下午(提前预约)
擅长治疗
肺癌、肝胆癌、胰腺癌、肠癌、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肉瘤、脑瘤、淋巴瘤、恶性胸腹水,各种良恶性肿瘤、结节和癌前病变,以及中医药配合微创治疗肿瘤等。
郭秋均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北京市卫健委特聘健康科普专家
◎师从著名中医肿瘤学家花宝金教授
李杰教授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委会副秘书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
◎J lmmunol Res、Front lmmuno 特邀编辑
出诊时间
周一夜诊(提前预约)
擅长治疗
擅长小细胞癌和间皮瘤等胸部难治肿瘤、肺癌、食管胃肠癌、乳腺癌、脑胶质瘤、恶性胸腹水、肿瘤术后康复和抗复发转移、肿瘤治疗不良反应、各类结节与息肉、癌前病变,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吴晓芳 副主任医师
◎西鹤年堂中医科专家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肿瘤科专家
出诊时间
周日上午(提前预约)
擅长治疗
运用中药、针灸配合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咳嗽、喘症,胃痛、胆囊结石、肝硬化、便秘,带下症、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等治疗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发布于:北京市迎客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